地震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地质灾害,不仅突发性强,而且余震往往接踵而至,带来二次伤害,了解防震知识是我们守护生命的底气。下面,“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大家准备了地震发生前后的应对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共同为生命筑牢安全防线。
地震震级划分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发生前:如何做好防震准备?
(1)开通地震预警功能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提前几秒钟的预警可以为紧急避险争取宝贵时间。大家可以查看自己的手机是否已经开通“地震预警”功能,手机型号不同,开通方式可能也有区别。部分品牌的手机需要到应用商店中,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另外一些品牌的手机则需要到系统“设置”当中,找到“安全”选项,然后根据提示一步步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华为: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小米:
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荣耀: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OPPO:
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vivo:
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其他手机:
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2)日常防灾准备
1.备好“防震包”,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防震包里应该装入:饮用水、食品、急救医药品、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应急灯、哨子、绳索、干电池、现金、贵重品、毛巾、手纸等。其中,水、食品和药品要定期检查、更换;电池也要定期检查,更换。
2.把那些可能会翻倒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书架及一些重的家具固定在墙上。
3.为防患于未然,若一旦发生地震,便于人员疏散和救援人员的出入,保证一切通道通行无阻,要避免物体、单车、小汽车等阻塞走廊、门口和通道。
地震发生时:如何科学避险自救?
(1)科学避险之宿舍篇
1.立即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悬挂的物品。如果时间不足以逃离建筑物,应立即找到坚固的桌子或床架下方等相对安全的地方,并保持对头部和颈部的保护。
2.当地震过后,应尽快与家人或学校联系,以确认安全并获取下一步的指示。在此过程中,应检查是否有受伤或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
3.在疏散过程中使用楼梯时,要迅速、有序。奔跑时应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注意避开悬挂物、装饰物,并尽量远离建筑物和电线。
4.到达应急疏散场所后,应就地蹲下,保持冷静,等待进一步指示。
(2)科学避险之教室篇
1.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旁边,比如课桌、讲桌等。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蜷曲缩小。
2.一手拿书本或书包等物品护住头部,另一只手抓牢课桌、讲桌等固定物体。
3.躲避时要注意避开墙体薄弱的窗户部位,撤离到教室门口,直到震动停止。
4.当震感强烈时,需要在震动停止后,若座位靠前走前门,座位靠后走后门,逐次下楼,保持安静有序快步过楼梯。
(3)科学避险之户外篇
1.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以免摔倒,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及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和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2.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等物的堆放处。
安全无小事,防灾减灾正当时,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地震预防意识,掌握好正确的应对方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